极低和超低体重儿的救治
新生儿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占地1700m2, 编制床位60张,实际开放床位80张,设置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普通新生儿病房,拥有暖箱、双面蓝光治疗箱及治疗仪、床旁生命体征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一氧化氮治疗仪、输血泵、输液泵、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微量血糖检测仪、吸入氧浓度监测仪、微量血气分析仪、床旁X光机和床旁B超以及婴儿高压氧舱等设备。新改建的NICU为十万级层流病房,设备的配置(如生命岛、多功能暖箱、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进口设备)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是目前四川地区设备最先进、医疗护理技术力量最强的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转诊中心。我科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
我科年收治各类高危新生儿达3000多例,包括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溶血病、各种先天畸形围手术期新生儿、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休克、DIC、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新生儿;其中多数患儿为其他各级医疗单位转诊的疑难、危重病儿。多年来对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救治及护理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科的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配备了进口暖箱、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是目前省内配备最全、最先进的转运系统,辐射半径可达300公里,基本能够涵盖全省绝大多数人口稠密的地区,迄今为止,我科已经从成都周边地区以及广元、自贡、南充、内江、三台等城乡转运数百名高危新生儿,使其得到了及时救治,为广大基层尊龙凯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科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在全省率先开展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营养、固尔舒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及持续胎儿循环等, 2010年1月与眼科合作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早产儿眼底筛查,提高了危重新生儿、极低体重儿及超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降低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存活儿的生存质量。
多年来,我科对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基因表达、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新生儿窒息各器官损伤,特别是肾脏损伤的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以上科研资助。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及参编儿科专著10余部,先后获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人才队伍:
目前在编医师13人,均为研究生,其中85%具有博士学位,6人曾留学海外。学术带头人母得志教授是中华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熊英教授是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委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新生儿科主任。现有固定专科护士43人,其中本科学历16人,大专24人,中专学历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3%。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0人,护士17人。三年来共发表护理论文20余篇。我科还配有专职呼吸机治疗师1名,为所有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提供专业的呼吸治疗和管理。
新生儿科为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近年来我科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40名。接收来自西南地区及全国的进修医生及进修护士,每年约20名左右。并且承担了尊龙凯时八年制、七年制、本科及专科的课堂授课,临床实习及见习任务,同时每年还接收16名左右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及护士,为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新生儿科专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